从草原到餐桌·那拉伊犁天马乳业让马奶“白色瑰宝”走进大众视野
万马奔腾在新疆辽阔的草原上,不仅构成壮丽的风景,更孕育着一种营养丰富的白色瑰宝—马奶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,2025年新疆伊犁天马文化旅游节在昭苏县盛大开幕,这场盛会不仅展示了新疆丰富的马文化,更凸显了当地马产业的蓬勃发展。
 
 
新疆伊犁马奶,承载着跨越千年的古典文化,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。据《汉书》记载,彼时便有 “桐马”,即马奶酒之说 。在伊犁广袤无垠的草原上,哈萨克族等游牧民族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,马奶文化也在这样的生活模式下生根发芽。
政策赋能:国家战略下的马奶产业崛起
近年来,新疆马奶产业在国家级与自治区级政策的双重驱动下,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。2020年,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《2020年推进新疆现代马产业发展行动计划》,明确提出构建全产业链体系,目标到2020年实现产值超95亿元,并重点推进马繁育体系、产品马基地、马文化旅游及赛事活动等五大工程。同期发布的《全国马产业发展规划(2020—2025年)》进一步强调,马产业是乡村振兴与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抓手,新疆被定位为全国马产业核心区,承担着培育运动马、产品马及文化旅游融合示范的重任。
 
 
新疆自治区政府同步出台《新疆现代马产业发展规划(2019-2030年)》,设定具体目标:到2025年,建设年存栏5000匹以上的乳用马养殖基地10个,马乳加工率提升至20%;至2030年,乳用马养殖基地达30个,马乳加工率达40%,并建成8个国际标准孕马尿采集基地。政策还明确财政支持方向,包括马核心育种场建设、马产品加工技术改造及马文化旅游产业园开发等。
地域馈赠:伊犁河谷——世界级马奶之源
新疆伊犁河谷,这片被誉为“塞外江南”的土地,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全球优质马奶的核心产区。地理数据显示,伊犁河谷地处天山西部,三面环山,年平均气温10.4℃,年降水量417.6毫米,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,草原面积达2000万公顷,为马匹养殖提供了绝佳的生态环境。
 
 
数据印证其产业地位:2023年新疆马匹存栏量达113.46万匹,占全国总量30%以上,居全国首位。其中,伊犁州直马匹存栏50.8万匹,约占全疆半壁江山,更培育出“伊犁马”这一国产运动马第一品牌,占国内运动马市场60%以上份额。2025年,伊犁马单匹均价突破5万元,35匹马在“天马出疆”仪式中以总价192万元售予西藏马术队,市场认可度显著提升。
丰富营养:科学验证的“白色血液”
 
 
 
 
马奶,哈萨克族与蒙古族传统饮食中的“白色血液”,其营养价值经现代科学验证远超常规乳品:
脂肪结构优异:脂肪含量低于牛奶,但不饱和脂肪酸(如亚麻油酸、次亚麻油酸)含量高4-5倍,脂肪球直径仅2-3μm(牛奶为3-5μm),极易消化,且不含胆固醇。
乳糖与蛋白质优势:乳糖含量5.6%-7.1%,高于牛奶26-30%,属易吸收的二糖,促进钙、磷吸收;白蛋白含量高,具有免疫调节功能。
维生素宝库:维生素C含量达87毫克/千克,是牛奶的5-10倍,且稳定不易氧化;含维生素A、B族、E及叶酸等,满足人体多元需求。
传统食疗价值:酸马奶中乳酸含量0.5-1%,可增进食欲、调节肠道菌群,蒙古医学典籍《四部医典》记载其“消食、治痞、解毒”功效,现代研究更发现其可能具备防癌作用。
 
 
科技创新:现代工厂打造高标准马奶产品
作为新疆马奶产业现代化的标杆,那拉集团伊犁天马乳业始终致力于马奶产业的精深加工和技术创新,天马乳业依托昭苏县丰富马产业资源,打造工业化、信息化数字工厂,以工业4.0标准进行巴氏鲜马奶、生物活性马奶粉及延伸产品的生产加工。
工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系统,确保马奶产品的安全和品质。通过对传统马奶制品的现代化改造,伊犁天马乳业既保留了马奶的传统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,又符合现代食品工业的安全标准。
前景广阔:新疆马奶,走向世界的“健康使者”
从政策红利到地域馈赠,从科学验证的营养价值到现代化工厂的赋能,新疆马奶正以“政策—产业——文化”的三维驱动,加速从区域特色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。伊犁天马乳业等企业的崛起,不仅提升了马奶的商品化率,更通过品牌建设与技术创新,让这一古老饮品焕发新生。未来,新疆马奶必将成为健康中国战略中一张闪亮名片,为乡村振兴与农牧民增收注入持久动力。
 
        
 
     
             
  
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